1923: |
第一批六位母佑會傳教修女乘船抵達中國的河西。 |
1924: |
由慈幼會雷明道主教興建的勵群女子中學在韶州落成,修女們正式接管。 |
1925: |
修女們在韶州開設盲女童院及育嬰堂等工作,為當地的村民服務。 |
1926: |
再有三位傳教修女由意大利抵達韶州,並開辦診所。 |
1929: |
兩位傳教修女由意大利抵達韶州。 |
1930: |
雷明道主教為保護三位女傳道員而被土匪殺害。 |
1933: |
四位修女由韶關到上海開始傳教工作,開辦診所,幼兒院及小學。 |
1935: |
首批國籍女青年加入母佑會修女行列。 |
1937: |
由於中日戰爭,所有外籍傳教修女都被政府軟禁或關到牢動房裏。 |
1938: |
首批國籍修女發願。 |
1945: |
兩位傳教修女由韶關被派往澳門開始工作。 |
1946: |
另外再有三位修女也由國內派往澳門加入工作。同年進教之佑中華會區正式成立,共有修女二十六人,會院五座。 |
1950: |
大陸政變,外籍傳教修女被迫撤離中國,轉折來香港發展,並在九龍鑽石山覓得一小石屋,由此母佑會修女開始在港工作。 |
1952-1954: |
大部份國籍修女陸逐由大陸退到香港及澳門。 |
1952: |
三位修女委派前往台灣,在高雄華明書局工作。 |
1953: |
由於香港政府要清拆鑽石山的屋宇,修女便由鑽石山轉到黃大仙竹園買下一間小屋,開始興辦幼稚園和小學,名為聖母學校。 |
1954: |
接辦澳門粵華分校,是一所以中文為母語的幼稚園。 |
1966: |
修女開始在台南的幼稚園工作。 |
母佑會修女在澳門創辦聖瑪沙利羅學校,包括幼稚園及小學。 |
|
澳門教區邀請母佑會接辦聖瑪沙利羅幼稚園。 |
|
1968: |
聖瑪沙利羅幼稚園開設小學。 |
1969: |
修女們為了擴充聖母學校,向政府借貸,在沙田坳道擴建校舍,名為聖母書院。 為能擴展服務至新界新區,承蒙蕭明先生捐助港幣五十萬圓及香港政府撥地,在新界葵涌葵盛區興建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,並為當地兒童舉辦主日學。 |
1976: |
澳門教區邀請母佑會接辦永援中英文中學。 |
1978: |
母佑會修女在澳門創辦聖瑪沙利羅慈惠托兒所。 |
1983: |
修女在澳門九澳接辦一所專為家庭有困難的兒童而設的寄宿學校,名為九澳聖若瑟學校。 |
1986: |
該校易名為陳瑞祺永援中學以紀念捐獻校舍的恩人。 |
1990: |
台灣傳教工作擴展至台北,在台北開設青年中心,幼稚園,教授要理,堂區和教學等工作。 |
粵華分校與粵華中學分家,行政完全獨立,該校易名為“永華學校”。 |
|
1992: |
永華學校再易名為“陳瑞祺永援分校”,標示着辦學精神與校風的一至性。 |
2001: |
成立恆毅社。初期只為在九澳聖若瑟小學畢業,但暫時不宜回家居住旳中學女生而設。及後澳門政府要求恆毅社公開收生。故此,開始接受由學校校長或社工轉介旳申請者。礙於單位面積較小,社工局只批准六人住宿,但需求者眾,恆毅社因應需要,再向教青局申請開設補習社,發展住宿與補習的雙線服務。 |
2012: |
台北恆毅幼稚園交還教區管理。台北聖鮑思高會院繼續發展若瑟青年中心的工作。 |